守护生命 “救”在身边 | 松江区红十字会第24个“世界急救日”系列活动回顾
今年的9月9日是第24个“世界急救日”,主题为“数字赋能救在身边”。为持续推动应急救护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有效提升群众性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水平,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新时代文明新风尚,松江区红十字会组织开展2023年“世界急救日”系列活动。
一、汇聚多方资源 构建联动机制
一是部门联动,形成合力。联合区卫健委、区应急管理局、区国动办举办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学促行,全面展示全区各行各业救护培训成果,检验红十字救护员参加现场救护的实战能力。同时,依托部门联动资源,传播红十字人道文化,提升生命保护技能,持续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普及自救互救知识和逃生避险技能。
二是三区联动,合作共建。联合冠名红十字医院、高校红十字会志愿者在松江民防科普馆内传播红十字文化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联合新桥镇红十字会、新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G60午间急救课堂”特色课程;联合各级红十字组织开设救护培训公益体验课程,进一步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宣传与推动应急救护工作走深走实。
三是教学联动,共促成长。联合区区级机关工作党委、区委党校、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开展“三区联动”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进机关、进高校等活动,通过机关悦读大讲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平台,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依托“三区联动”平台资源,持续开展“守护校园·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提供专业培训和服务指导,不断扩大急救知识和红十字文化传播覆盖面。
二、千人学急救 打造品牌特色
一是千名机关党员干部学急救。广大机关党员带头学习应急救护知识,提高应急救护能力,为助力健康松江建设走在前、作表率。同时,为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机关开辟了新渠道,为今后在机关工作人员中推广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千名高校学生学急救。针对高校救护培训需求,启动资源互补共享的救护培训联动模式,举办应急救护知识讲座、师生救护员培训、高校救护挑战赛等活动。今年,将救护培训纳入华东政法大学高校新生军训,引导已经获得救护员证书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担任救护培训助教,进一步发挥联动优势。
三是千名红十字人学急救。区红十字理事、监事、基层红十字干部、红十字会会员、志愿者近2000人,在世界急救日期间,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学习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提高大家应对紧急情况时的反应速度和能力,让每一位红十字人用正确的方法和科学的方式进行急救操作,深入学习如何正确地进行急救为自己带来保护。
三、宣传形式多样 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借助新媒体传播。充分利用“松江区红十字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及网站等多种宣传载体,深入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商业中心进行全覆盖宣传,构建立体宣传网络,扩大公益“朋友圈”。
二是着力多样性推广。在红十字服务总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商圈、公交候车亭等人流密集场所投放红十字“救”在身边公益宣传片,加强群众深入了解“世界急救日”的意义。同时,通过传统的实体媒介手段进行宣传和推广,如举办设摊为民服务活动、发放上海市红十字报及宣传折页等,利用现场宣传及互动吸引注意力,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市民应对急救知识的知晓度和参与面。
三是拓宽新平台宣传。注重创新传播方式,拓展宣传阵地,积极利用“学习强国”、松江区民防科普馆等平台,根据不同的目标人群,制定不同的宣传方式,开展精准宣传,使应急救护知识真正融入到广大群众的生活中,切实提高生命安全意识。
2022年新修订的《上海市红十字会条例》职责与保障中明确要求积极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学校、进机关、进楼宇、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松江区红十字会将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服务理念,继续做好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持续推进“三区联动”红十字品牌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率和自救互救能力,切实提高“守护生命 救在身边”红十字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