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普及工作仍需努力
这些年来,随着红十字会及许多医务人员的积极科普和宣传教育,心肺复苏这类急救知识已经广为人知,例如路上遇到有人心跳呼吸停止的情况,围观群众积极上前胸外按压的案例时常见诸报端。作为一名临床医务人员,我们相当熟悉急救工作,最常见的就是心肺复苏与电除颤。
指南指出,大多数成人突发非创伤性心跳骤停的原因是室颤,而电除颤是救治室颤最为有效的方法,对于室颤患者每延迟1分钟除颤,抢救成功率降低7%-10%,因此早期电除颤是心跳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的关键之一。
医疗场所通常会配备除颤仪,这类仪器需要医务人员经过培训后使用,因为首先要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室颤心律。而导致心跳停止的疾病多为急症,并不仅仅发生在医疗场所,在公共场合的发病几率更高,这时候就需要一种非专业人员也能操作的除颤仪——AED(自动体外除颤仪)。
AED能够自动识别可除颤心律,不需要操作人员有医学背景,只需要简单的培训就能进行操作,而且使用方法醒目标记在机器表面,同时伴有语音提示,非常简便。
那么哪里有AED呢?去年我参加了医院组织的由红十字会进行的急救培训,在课上老师讲到现在上海对于AED的投放非常重视,估计2017年底在公共场所的投放量已达到1500台。同时也教了我们便捷寻找AED的方法,那就是打开支付宝→城市服务→医疗→AED地图,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离我最近的AED装置,但是打开以后发现离方塔中医医院最近的AED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老师当时说这个地图有一些落后,因为方塔公园和醉白池在近几年也已经投放了AED,可能是软件还没有进行地图的更新。遗憾的是,今天我再次打开AED地图,离我最近的仍旧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缩小地图以后可以看到,松江区能显示的AED数量明显比较少,而市区的数量就很多了,但这也是相对而言的。对于上海这样有着2400万人口的城市来说,AED设置的数量还是偏少,至少需要4-5万台才能满足基本需求。
另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有相当大数量的人群对AED是完全不了解的。最近我与朋友出门旅行,在经过布拉格机场时看到洗手间附近有一个巨大的醒目标示指向一个AED,我很兴奋地举起手机拍照,朋友们对我的兴奋表示不解,甚至在我解释了这个机器的作用之后,困惑地表示从来没听说过,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对于非专业人员,AED的知识普及远远不够,仍需要努力宣传。
松江区方塔红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