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风雨相伴,身后同作贡献
发布日期:2018-02-28
浏览次数(
)
---来自两位遗体(角膜)捐献登记志愿者的心声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莘莘学子尊称遗体捐献者为“大体老师”,这是对我们把自己的身后事全盘托付于医学研究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与价值教育的肯定。
人体解剖学是每一个医学生都必须要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但是目前我国的遗体捐献者为数极少,与国外相比差距太大,所以,我们自愿加入这个行列,也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来作“大体老师”,都来为医学科研、医学教育、提高医学技术、攻克疑难杂症作一点小小的贡献。
人总会走向死亡,我们应该在生命的尽头最后再为社会做件有意义的事情,捐献器官,为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能解除病痛,带去一丝生的希望;捐献遗体,献身医学科研,其实我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于社会中,而自己的生命却能在奉献中得以延续。
我们夫妻二人都是B型血,虽有一些慢性病,但都不是传染病,在我们百年之后可以把有用的、健康的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我们希望解剖和器官移植都可以进行,然后火化,不留任何遗憾,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我们要做到“生前风雨相伴、身后同作贡献”!
另外,我国的许多资源都在日益减少,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多留下一些可供利用的各类资源,摒弃陈规陋习,减轻亲属的麻烦和负担,作为“大体老师”就是要利国、利民、造福子孙!
松江区佘山镇遗体(器官)志愿者 吴志强
李抚生
2018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