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永丰街道
永丰街道

情景模拟家庭急救技能大赛‘救’是耳目一新

发布日期:2017-09-01 浏览次数(
    油纸伞、丝巾、杂志、红领巾、擀面杖、毛巾、领带,衬衫,鞋带,床单......一进玉树工作站,映入眼帘的是各种五花八门生活小物件,大伙都被眼前的生活小物品弄得有点“糊涂”了。
    可我们更好奇的是这些生活物品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原来这里即将进行2017年永丰街道红十字情景模拟家庭救护技能竞赛。现场采用模拟和还原生活中出现各类突发事件场景的形式,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还原各类急救任务,同时判断伤员正确受伤部位,采取有效的紧急救护措施,要求各组家庭成员分工合作,合理分配,共同协作实施有效救助。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竞赛活动的亮点是儿童与父母一起既动了手参与,又在脑海中深深植入“救护意识”。“这真的跟传统像我们在医院也有救护竞赛,遗憾的是却只侧重技术考量方面,而情景模拟再现更多的是考验我们如何面对伤害,运用身边可利用物来救,更多考验的是我们的应急应变能力、实操熟练反应能力。这样的比赛形式弥补了传统比赛所无法达到的比赛效果,这就是我们家值得带孩子来参加的理由呢。”其中一位参赛队伍的医生爸爸感悟得和我们言道。
    “这次活动得到了社区家庭积极响应,通过前期的网络宣传和招募,共有23组社区家庭报名成功。8月20日经过《家庭救护技能》集中复训后,最终有18组参赛家庭进入最终角逐,街道红十字会邀请了区红十字会副会长沈芬,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肖辉,区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杨春芳、街道红十字会骨干师资韩东芳、许云峰,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杨紫娟共同担任评委。”永丰街道红十字工作人员介绍道。
    比赛现场,各组家庭按抽签序号准备,每两组家庭同时进行PK。比赛的亮点是小朋友也一起共同参与一边帮妈妈拿红领巾当作包扎带,一边对伤员进行人文关怀说道:“阿姨,别担心,我们帮你固定包扎。”那边,爸爸负责给“伤员”做心肺复苏,妈妈忙着给“受伤者”包扎头部。“120吗?有人头部受伤了......。”小朋友正口齿清晰地向120说明情况。
每组家庭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模拟情景中,仿佛自己就在事发现场,各位小朋友脑洞大开,原来生活中好多东西都可以用来急救包扎,正在用自己所学的急救知识进行救死扶伤。
    “心肺复苏是难点,我们练了很多次,相信我做得很到位,这次培训我学到许多的穴位止血方法,和急救的专业手法,指导老师纠正了我们的一些急救误区,以后可以及时、正确地救人了,为患者赢得宝贵的黄金4分钟。”刚比赛完心肺复苏,一位爸爸一边擦汗一边自信地说道。
 
   “这次比赛主题是急救与家庭意外伤害,注重的是实战,考验参赛家庭如何就地取材,合理运用好身边的物品,为患者减轻疼痛,赢得宝贵的救护时间,这是我们家庭救护技能培训的真正目的,在比赛和抢答环节中,孩子们表现特别机智和果断,把应急救护相关知识真正记在了心间。”沈会长向各组家庭进行赛制点评。
最终双胞胎家庭夺得本次比赛的一等奖。“实至名归,他们包扎得非常规范,而且速度快,又配合默契。”大家佩服地说道。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将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世界急救日”。今年的“世界急救日”是9月9日,是第18个“世界急救日”。
    今年的主题是“急救与家庭意外伤害”。永丰街道红十字会举办红十字家庭急救技能比赛,通过对社区家庭进行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和心肺复苏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做到家庭成员人人能上台实训,个个掌握急救要点,进一步宣传和推动社区家庭自救互救工作的深入开展。
    当救护技能普及形成一种文化氛围,都会经历从初期的慢慢孵化,到中期的成熟发展,直到后期形成独树一帜的品牌文化效用,这一切都需要街道红十字会的不断努力和与时俱进,特别是现正处创全的大环境下,急救文化更要紧跟时代潮流,以人为本,扩展新领域,最终实现“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目的,看似“工程”浩大,却始于足下。让救护意识植根于人们心中,生根发芽,留存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每位市民的“必修课”,让街道红十字精神流淌在每位市民心中......
版权所有:松江区红十字会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中路38号1号楼12楼西侧 爱心热线:021-57716070
浏览量: 日期:2020/8/18 10:01:20 今日:33 本月:2007 总计:5625641
Copyright©2004-2021.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0750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