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奉献者风采
奉献者风采

强国复兴有我|红十字好声音·身边人和故事之“生命的乐章”篇(黄有诚)

发布日期:2022-09-20 浏览次数(

2022年,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区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团结奋斗、自信自强、国泰民安的浓厚氛围,松江区红十字会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红十字好声音·身边人和故事”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传递社会正能量,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崇德向善的奋斗热情。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红十字好声音·身边人和故事之“生命的乐章”篇吧!

微信图片_20220920100437.jpg

我们是怎样决定遗体捐献的

黄有诚,遗体捐献登记志愿者,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学任教数理学科,在上海市松江二中工作了长达十余年。退休后,“不教书了,不工作了,感到心里空落落的,总还想做些什么事,对社会作出一些贡献,当红十字会宣传遗体捐献时,当时我心动了一下,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是事。”他说道。前复旦大学校长、著名的科学家谢希德博士,决定捐献遗体,她说,人的一生,生活在社会中,必为社会作贡献,这是工作,但死后也能为社会作贡献,这是难得的事、高尚的事。这位科学家、教育家用自己的躯体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心。

曾经,他参观闵行陶行知纪念馆时,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格言在黄有诚脑中深深影响着,加上谢希德教授的举动又深深地感动了他。生前一辈子教书,死后能否再为医学教育事业作一些小小的贡献呢?便把这想法与老伴商量,吐露出自己的意愿,没有料到老伴也早有此想法。于是,夫妻俩找了个机会,把这想法和决定与女儿交谈,女儿乍一听,立即说“我不同意”。一般子女的心里主要是怕人家讲闲话,认为子女不孝顺,把父母遗体送出去解剖。后来,他们几次反复和女儿商量,黄有诚说:“孝顺就是顺从长辈的意愿,当然这种意愿应该是合理的、正确的,就该满足长辈的要求。平时你对我们很体贴,生活上也很照顾,已经尽了孝,如果我们百年之后能继续尊重我们的意愿,实现我们的理想,满足我们的要求,那就是更大的孝顺了”。经过反复商谈,她也想通了,还亲自前往区红十字会领取了表格,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微信图片_20220920100942.png

两张红彤彤的遗体捐献证书拿到手后,黄有诚夫妻俩的心里乐开了花,他们觉得按照自己的意愿把遗体捐献给国家医学机构,是一件幸福的事、快乐的事,于社会,于国家,于家庭,都有利。


版权所有:松江区红十字会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中路38号1号楼12楼西侧 爱心热线:021-57716070
浏览量: 日期:2020/8/18 10:01:20 今日:33 本月:2007 总计:5625641
Copyright©2004-2021.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07501188号